数码资源网

文章频道 软件下载 安卓下载 苹果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综合应用电脑百科 → 网络布线中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布线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05-06-30 15:39:36人气:159作者:网友整理
北地精灵摄像头appv3.7.18
北地精灵摄像头appv3.7.18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日常应用大小:82.03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4.0
  • 北地精灵摄像头App是一款不需要布线就能一键监控的手机软件,操作简单易上手,AP...
立即下载
军视摄像头免费手机版(无线摄像头) v1.4.9 安卓版
军视摄像头免费手机版(无线摄像头) v1.4.9 安卓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其他大小:29.20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一部手机,就能让你拥有看穿一切的力量,就是用军视摄像头免费手机版来实时查看监控。...
立即下载
就差一刀 最新版v1.6.3
就差一刀 最新版v1.6.3 for Android
  • 类型:休闲益智大小:48.28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4.5
  • 就差一刀最新版App是一款很好玩又很有趣的休闲闯关类手机游戏。玩家需要去一关关的...
立即下载

网络布线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阶段工程设计将对布线全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故设计者应认真审慎,做充分地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物的一些图纸资料、装修的图纸资料以及其它工程的资料,还有布线方面的资料等等),并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条件、应用需求、施工进度要求等各个方面。如果大楼尚在筹建之中就提出综合布线的要求,商家则可以根据整体布局、走线的需求对建筑物的设计提出特定的要求,如提出上下楼层间走线的通道规格、预埋一些管道等等。这些要求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图中体现出来,,以便在施工的同时就把一些布线在前期工程完成,免除许多后期施工的弊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合理易行。若是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与室内装潢工程同步进行综合布线的情况则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踏勘并掌握原有建筑物的资料以及装潢设计情况进行设计。布线设计与装潢设计之间必须经常相互沟通,使它们能够紧密结合。前期的配合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中的配合情况。

一般设计中选材用料以及布局安排跟需求及资金投放有直接的关系。如某单位因购买楼房造成布线资金较为紧张,而其办公楼布局分三层,办公科室设在二、三层上,一楼为营业大厅。相对来说节点分布不均匀而且距离又远。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布局上采用分级式布线。二、三楼采用集中式,所有信息点的线缆都直接由机房接出到位。一楼划分为两块,在大厅放置一机柜,由机房拉八根干线至机柜,大厅的业务信息点由机柜接出线缆。由机房拉两根干线至柜面Bay303 Switch Hub,该Hub负担柜面的二十台工作站,再由机房拉六根干线至Hub,该Hub负担就近的信息点、大彩显以及一楼的信息点。在电源设计上,在业务点放置两只配电箱,一为UPS供电,一为普通市电,各空气开关控制大彩显以及各信息点。在柜面亦放置三只配电箱,分别承担工作站的供电。在产品选择上我们选用了价位较低的AMP公司的布线产品,既保证了质量又能使用户满意。另一单位经济较为宽裕,对布线的要求较高,故选用了AT&T全系列产品。加上单位布局较为均匀,分为一、二楼,这样我们采用集中式布线,所有信息点的线均直接由机房拉出,便于集中管理,而且留有较大的冗余度,可以较长时期使用。供电设计上同样采用空气开关控制,在实践中空气开关起多级保护作用。

施工阶段:具体施工阶段牵涉到多方因素,施工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素质,其临场决断能力往往取决于对设计的理解以及布线技术规范的掌握。

   工程进行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装潢与布线同时开展,一般布线进场时间较早,把许多能做的事情先做,如墙上挖沟、打钻,管道的敷设等等。所以为争取主动,施工单位应该尽早争取开工,并有计划进行施工,如可以先选典型地方做一些试验以确定具体施工的一些方面,遇到问题尽早处理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修改设计方案。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某工程施工中前期工作进场较晚,而施工人员对具体使用的材料思想上准备不足,加上现场指挥人员经验不足,结果使进度非常缓慢。另外,施工人员未能处理好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隔墙所用的是空心砖,一用力敲打就整个破碎,不仅使自己施工困难,而且引起装潢部门的不满,使两者间的关系非常不协调,相互之间配合得很不好,以至于布线部门疲于奔命,还是跟不上装潢进度;中间发现施工不规范返工了几处,这更是雪上加霜,使整个工程进展得很不顺利,中间又因一些材料不足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整个工程做得不很理想。

   综合布线概念详释:鉴于目前国内结构化综合布线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本报将分几期对布线系统测试所涉及的参数及其测试原理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国内同业精英各抒高见,共同推动布线行业的发展。如果五类及六类的新的测试标准能够按照TIA的原定计划如期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的话,国内的布线产品提供商就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新的测试标准将增加几项参数,如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回波损耗(Return Loss简称回损)、延迟差异(Delay Skew)等。这些新增的参数要求将使以前的仅靠一人监工、几人施工的布线方法成为历史,布线商手中原有的单向五类电缆测试仪器也将被淘汰。测试将成为一项布线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按照TSB-67标准的要求,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验证测试指标中需要包含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等四项参数。ISO还要求增加一项参数,即ACR(衰减对串扰比)。针对当前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六类线的逐渐普及,今年TIA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标准和测试参数做了增补。增补后的测试参数包括:接线图、长度测量、近端串扰(NEXT)、累加功率NEXT(PowerSum、 NEXT、PSNEXT)、衰减量(Attenuation)、衰减对串扰比(Attenuation Crosstalk Rate,ACR)、远端串扰(FEXT)及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延迟差异(Delay Skew)。结构化回损及回损,频带宽  阻抗(Impedance)、直流环路电阻、杂讯。

■接线图:接线图用来表示错误接线的方式。每一条电缆的四对八根线芯的接线图可以表示;在每一端点的正确压线位置是否与远端导通,两芯或多芯的短路,交错线对,反向线对,分岔线对;其他各种接线错误。反向是指线对的一端极性相反。交错是指远端的两个线对位置相互对调。分岔指各芯线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导通着,但物理线对位置分开。特别提醒读者注意,分岔线对是经常出现的、但是使用简单的通断仪器不能被准确地查找出来的接线故障。在10Base-T网络中,此种接线故障由于网络对布线系统的要求较宽松而对网络的整体运行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高速以太网测试仪器,如100Base-TX测试仪器的接线图测试功能都必须能发现这种错误。由于五类验证仪器价格不菲,用户可选用美国Microtest公司生产的局域网侦测仪MicroScanner,该仪器能全面检测各种接线问题,价格便宜且方便实用。■长度测量:对铜缆长度进行的测量应用了一种称为TDR(时间域反射测量)的测试技术。测试仪从铜缆一端发出一个脉冲波,在脉冲波行进时如果碰到阻抗的变化,如开路、短路、或不正常接线时,就会将部分或全部的脉冲波能量反射回测试仪。依据来回脉冲波的延迟时间及已知的信号在铜缆传播的NVP(额定传播速率) 速率,测试仪就可以计算出脉冲波接收端到该脉冲波返回点的长度。NVP是以光速(c)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0.75c或75%。返回的脉冲波的幅度与阻抗变化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在阻抗变化大的地方,如开路或短路处,会返回幅度相对较大的回波。接触不良产生的阻抗变化(阻抗异常)会产生小幅度的回波。测量的长度是否精确,取决于NVP值。因此,应该用一个已知的长度数据(必须在15米以上)来校正测试仪的NVP值。但TDR的精度很难达到2%以内,同时,在同一条电缆的各线对间的NVP值,也有4—6%的差异。另外,双绞线线对实际长度也比一条电缆自身要长一些。在较长的电缆里运行的脉冲波会变形成锯齿形,这也会产生几纳秒的误差。这些都是影响TDR测量精度的原因。测试仪发出的脉冲波宽约为20纳秒,而传播速率约为3纳秒/米,因此该脉冲波行至6米处时才是脉冲波离开测试仪的时间。这也就是测试仪在测量长度时的“盲区”,故在测量长度时将无法发现这6米内可能发生的接线问题(因为还没有回波)。测试仪也必须能同时显示各线对的长度。如果只能得到一条电缆的长度结果,并不表示各线对都是同样的长度。早期的一些测试仪不是采用TDR原理测量长度,而是以用频率域方式测量回流损耗的方法来测量阻抗的变化以便计算长度,这种方法在各对线出现长短不等的情况时会发生误判。■近端串扰(NEXT):当电流在一条导线中流通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干扰相邻导线上的信号。频率越高这种影响就越大。双绞线就是利用两条导线绞合在一起后,因为相位相差180度的原因而抵消相互间的干扰的。绞距越紧则抵消效果越佳,也就越能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近端串扰是指在与发送端处于同一边的接收端处所感应到的从发送线对感应过来的串扰信号。在串扰信号过大时,接收器将无法判别信号是远端传送来的微弱信号还是串扰杂讯。需要注意的是,表示低NEXT时的值越大(如45dB),发送的信号与串扰信号幅度差就越大,高NEXT的值就越小(如20dB),而这是要设法避免的。为了符合5类规格,在电缆端接处的非绞接部分长度不能超过13米。通常会产生过量NEXT的原因有:使用不是绞线的跳线、没有按规定压接终端、使用老式的66接线块、使用非数据级的连接器、使用语音级的电缆、使用插座对插座的耦合器。另外,要特别注意,在链路两端测量NEXT值时,尤其在长度大于40米时,远端的串扰会被链路的衰减所抵消,而无法在近端测量到其NEXT值。在链路两端测量到的NEXT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所有的测试标准都要求在链路两端测量NEXT值。■衰减量(ATTENUATION):电信号强度会随着电缆长度而逐渐减弱,这种信号减弱就称为衰减。它是以负的分贝数(dB)来表示的。数值越大表示衰减量越大,即-10dB比-8dB的信号弱,其中6dB的差异表示两者的信号强度相差两倍。例如,-10dB的信号就比-16dB的信号强两倍,比-22dB则强四倍。影响衰减的因素是集肤效应和绝缘损耗。在频率高的时候,电流在导体中的电流密度不再是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中,而是集中在导体的表面,从而减少了因导体截面而产生的电流损耗。集肤效应与频率的平方根值成正比,因此频率越高,衰减量便越大。这也就是为何单股电缆要比多股电缆的导电性能好的原因。温度对某些电缆的衰减也会产生影响。一些绝缘材料会吸收流过导体的电流,特别是3类电缆所采用的PVC材质,这是因为PVC的氯原子会在绝缘材料中产生双极子,而双极子的震荡会使电信号损失掉一部分电能。在温度高的时候这种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由于温度升高会造成双极子更激烈的震荡,所以温度越高,衰减量越大。这就是标准中规定温度为20℃的原因。在测量衰减量时,必须确定测量是单向进行的,而不是先测量环路的衰减量后,再除以2而得到的值。■衰减对串扰比(ACR):由于衰减效应,接收端所收到的信号是最微弱的,但接收端也是串扰信号最强的地方。对非屏蔽电缆而言,串扰是从本身发送端感应过来的最主要的杂讯。所谓的ACR就是指串扰与衰减量的差异量。ACR体现的是电缆的性能,也就是在接收端信号的富裕度,因此ACR值越大越好。在ISO及IEEE标准里都规定了ACR指标,但TIA/EIA 568A则没有提到它。由于每对线对的NEXT值都不尽相同,因此每对线对的ACR值也是不同的。测量时以最差的ACR值为该电缆的ACR值。如果是与PSNEXT相比,则以PSACR值来表示。■远端串扰(FEXT)与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FEXT类似于NEXT,但信号是从近端发出的,而串扰杂讯则是在远端测量到的。FEXT也必须从链路的两端来进行测量。可是,FEXT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测试指标。电缆长度对测量到的FEXT值的影响会很大,这是因为信号的强度与它所产生的串扰及信号在发送端的衰减程度有关。因此两条一样的电缆,会因为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FEXT值,所以就必须以ELFEXT值的测量来代替FEXT值的测量。EXFEXT值其实就是FEXT值减去衰减量后的值,也可以将ELFEXT理解成远端的ACR。当然了,与PSNEXT一样,对应于ELFEXT值的是PSELFEXT值。为了测量ELFEXT,测试仪的动态量程(灵敏度)必须比所测量的信号低20dB。■累加功率NEXT(Power Sum NEXT):PSNEXT实际上是一种计算式,而不是一个测量步骤。PSNEXT值是由3对线对另一对线的串扰的代数和推导出来的。PSNEXT与ELFEXT的测量对像千兆以太网这种必须使用四对线来传输信号的网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测试参数。在每一条链路上会有四组PSNEXT值。■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传播延迟是指一个信号从电缆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它也与NVP值成正比。一般5类UTP的延迟时间在每米5~7纳秒(ns)左右。ISO则规定100米链路最差的时间延迟为1微秒(us)。延迟时间是为何局域网要有长度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延迟差异(Delay Skew):延迟差异是一种在UTP电缆里传播延迟最大的与最小的线对之间的传输时间差异。有些电缆厂家考虑到铜缆材料的缺点,将一对或两对线对换成了其它的材料,这样就会产生较大的时间差异。尤其在运行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时,过大的时间差异会导致同时从四线对发送的信号无法同时抵达接收端的情况。一般要求在100米链路内的最长时间差异为50纳秒,但最好在35纳秒以内。■结构化回损结构化回损(SRL,Structural Return Loss)所测量的是电缆阻抗的一致性。由于电缆的结构无法完全一致,因此会引起阻抗发生少量变化。阻抗的变化会使信号产生损耗。结构化回损与电缆的设计及制造有关,而不像NEXT一样常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SRL以dB表示,其值越高越好。

数据通信等若干部分。 综上所述,智能大厦实质上它是利用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将BA、CA、OA和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适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综合要求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正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有机载体。智能大厦的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和建筑艺术既相结合又相对独立(从专业角度)。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能大厦电子系统集成部分从专业角度讲,其发展愈来愈演变为一个新兴行业,因此就需要业界根据这一行业的发展,认真分析和研究它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规范其发展,使之得以更迅速、更良好的发展,笔者在近年的实践工作中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1. 设计、施工、验收需进一步规范  关于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相关行业标准如:  ETA/TIA568;ETA/TIA570;ETA/TIA569;ISO/IEC11801;IEEE802.3;IEEE802.5等等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等两项行业规范。 目前,这些标准主要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标准,并且还不够完善,针对智能大厦的系统集成设备、接口通信协议及设计施工尚未见比较完整统一的标准,所以国内的设计施工单位大多是根据设备器材供应商的推荐意见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就出现了参差不一的各类智能大厦,系统的质量和性能指标也无法得到保证。虽然目前没有暴露出太多问题,但很难保证能适应未来的需要。 智能大厦是要承担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站主结点之重任,它不同于单台的机电设备,如果缺乏统一的规范,现在大量在建的一座座智能大厦很可能变成未来信息海洋中的座座孤岛,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起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行业规范和标准。从而规范设计队伍和设计标准;规范施工队伍和标准;规范验收机构和验收标准以确保在建智能大厦适应未来需要。2.进入智能大厦的设备器材要严格把关  由于智能大厦属新兴行业,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选用设备和器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依据,目前,世界各国的众多商家纷份涌入了国内,产品五花八门,这给系统集成商的设备器材选择提供了较大自由度,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产品是真正符合标准的,对于一个新兴行业发展之初,出现这种情况属正常现象,但当行业渐入成熟发展之期,就非常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把关措施,以免一些非标和不达标的产品充诉于市场,给智能大厦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智能大厦的发展不宜盲目求全  自80年代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问世以来,其发展异常迅速,90年代以来我国也有许多智能大厦问世,如:北京的京广中心,上海海贸中心大厦,深圳地王大厦等,当前有不少评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大厦目前还没有”,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智能大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本身是一种系统集成,其集成的成份是可以依实际需要、财力状况、技术进步情况的发展而发展的,综合布线这一实现电子系统集成和建筑艺术结合的载体,是需要紧随建筑的建立而实施的,因此在大厦建设的同时建立好一个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为智能大厦的各类系统集成设备建设好“高速公路”平台,一座智能大厦的雏形就已建立起来了,随着发展的需要系统集成的成分可以不断增加和完善。4.需加大推动综合布线发展的力度  综合布线系统的完整与否,将对智能大厦功能的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界定作用,同时综合布线系统又是智能大厦和建筑业结合最密切的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给大厦带来高长期的投资回报已是公认的观点,但要使广大业主和建筑业决策人员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尚需要作较大的宣传推动工作。5.应鼓励和保护国内系统集成业的发展  

目前进入国内智能大厦的设备、器材几乎全是国外产品,甚至系统集成的工程合同也被国外企业所独揽(实际施工大多是国内公司)。这样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如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对建筑业和电子系统集成业都将十分不利。对于电子系统集成这样一种以软技术为主的产业,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并不亚于国外(国外系统集成业的发展历史也很短),况且国内系统集成业又有和国内建筑业长期合作的经验,因此非常需要能建立有效的鼓励和保护国内系统集成业发展的措施,以促使建筑业和系统集成业携手共进,走出一条发展我国智能大厦的自强自力之路。 综合近端串扰发展中的电缆测试指标 通常用户在选择5类UTP布线产品时,都希望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现有的网络应用要求,而且能够为将来的要求更高数据传输率的网络提供支持。因此,在布线系统进行测试时大家都会参照现行的有关国际标准,如EIA/TIA 568A、TSB 67和ISO/IEC 11801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在有的网络标准,如10Base-T和100Base-TX中,系统使用的线对数是2对,而10Base-T4、100VG-AnyLAN以及发展中的ATM 622标准都要求系统能够同时使用4对线来传输数据。不难想象,当系统以4对线同时发送或接收信号时,对于其中的某一对线来说,其它三对线都会同时对该线对产生近端串扰(Near-End Crosstalk,NEXT),而依据现行的测试标准,NEXT值的测量只是在两对线之间进行的。为此,有些用户提出要测试NEXT的总和,而有些测试仪器厂商也宣称他们的仪器可以提供此项测试,即Power Sum(累加功率)测试。用户一定要进行 Power Sum 测试吗?Power Sum 测试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Power Sum是指电缆在使用多线对(超过两对)来传输信号时,某一对线受到其它对线的NEXT串扰的总和,在进一步讨论Power Sum NEXT测试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TSB-67标准中有关NEXT测试的部分。 近端串扰是指在UTP电缆链路中一对线与另一对线之间的因信号耦合效应而产生的串扰,有时它也被称为线对间NEXT。由于5类UTP线缆由4个线对组成,依据排列组合的方法可知共有六种组合方式。TSB-67标准规定两对线之间最差的NEXT值不能超过标准中基本链路(Basic Link)和通道(Channel)的测试限的要求。  由于TSB-67的理论模型是假设电缆中只有两对线有可能在任意时间都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TSB-67要求的对线间NEXT值的测试只是考察一个链路中任意两对线之间的信号耦合,而不是多线对之间的耦合效应的总和。由此可见,对那些只要求线缆使用两对线来传输信号的网络标准,如10BASE-T和100BASE-TX来说,线对间的NEXT值测试是适用的,但是当需要多个线对同时传输信号时,这种方法就不能全面地反映链路的实际情况了。  Power Sum NEXT值是指一对线所受到的邻近的所有线对的NEXT干扰值的总和。在EIA/TIA 568标准中,Power Sum 的测试对于那些大对数(超过4对)的主干电缆链路来说是必须进行的测试项目。根据有关标准,Power Sum NEXT可以依据独立的线对间NEXT值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来。通过测试与比较,Power Sum NEXT与线对间NEXT在同一电缆链路上的测量结果表明,前者通常比后者中最差的结果还要差。实际上,在4线对电缆中,Power Sum NEXT比线对间NEXT差5dB左右,因此一个能通过TSB-67中 5类UTP NEXT测试标准的链路可能无法通过Power Sum测试。由于对Power Sum NEXT测试的相关要求更为严格,因此一些提供增强5类UTP或连接件的厂商已把此项标准做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很明显,通过了Power Sum NEXT测试的链路可以提供更好的传输性能。  虽然TSB-67标准并没有要求进行Power Sum NEXT值的测试,但施工单位可根据其选用的标准或出于支持将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考虑,适当地对链路增加Power Sum测试项目。同时,在依据TSB-67进行线对间NEXT测量时,应力争使测试结果与测试限之间的差量超过5dB。  

为满足用户对电缆测量质量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尽管Power Sum NEXT测试还不是标准中的必测项,但我们仍建议大家在选用这项测试功能时将其作为参考指标。如果你正在使用的网络协议或准备马上使用的协议要求线缆同时使用4对线传输数据的话(如100Base-T4或100VG-AnyLAN),就可以考虑增加Power Sum测试。(小叶)  规范布线工程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筑、商业枢纽、办公大楼和建筑群体正在向全面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实现楼宇智能化的过程中,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信息自动化三者之中最关键的是楼宇信息自动化。信息网络作为智能大厦的中枢神经,使用户可以开展广播、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图像传输、数据传输和多媒体等多种综合业务,并使其对内做到计算机联网化,对外做到与国家公用数据网乃至国外数据网互联。  布线系统是实现建筑物内部计算机联网及沟通外部公网的基础设施。结构化布线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楼宇内各工作区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联网设备能否实现其设计要求,从而实现顺利组网和运行,也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质量。它关系到楼内通信系统能否按照邮电部通信技术标准,安全、可靠地接入国家公网。  结构化布线的设计不仅要做到设计严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还要使其造价合理。国际上对结构化布线设计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一系列标准,如美国的ANSI/EIA/TIA 568A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11801等。这些标准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定义,规定了其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布线线缆和接插件。所选布线材料的等级的不同对总体设计技术指标的影响很大。  目前,国内涌现出了大量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单位、系统集成承包商和施工单位,但其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集成商根本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训练。一些工程甲方(用户)也对结构化布线缺乏正确理解。有些人还错误的认为这项工作十分简单,一般的装修队就可以胜任。  结构化布线系统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任何违反标准规定的操作和施工中的疏忽,都会严重影响整个布线工程的质量,给工程甲方留下隐患,以致于在工程竣工后开通了业务时,才发现布线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提供服务。  

当前,我国结构化布线市场和设计施工队伍比较混乱,工程测试验收多由设计施工的一方来实施,缺乏公正性,有些施工商使用的测试手段不规范,缺乏科学性、权威性。目前还发现布线产品中出现假货、劣质产品和水货,这些都对工程甲方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为此我们认为,工程甲方在招标时,除了选择高水平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来承包工程并要求工程设计者做出保证其使用质量的最低期限承诺外,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的手段。用户应该选择一个公正的第三方(丙方)来负责智能大楼及布线工程的测试验收工作。第三方应该是国家认可的权威测试部门,依据国际和国内现行技术标准,进行严格认真的检验,向甲、乙方提供全部原始测试数据,以便用户对结构化布线工程质量做出科学、公正和准确的评价。  邮电部数据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恰好是这样一个机构,它是国家技术监督局和邮电部计量中心认可的、目前国内数据通信领域中唯一的专门测试机构,同时也负责国内综合布线的测试验收工作。  目前我国相关单位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布线施工的国家标准。在这些标准正式出台之前,我们认为各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遵从国际公认的现行标准,规范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经验一 、明确要求、方法,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熟悉网络施工要求、施工方法、材料使用,而且要经常在施工现场指挥施 工,检查质量,随时解决现场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 。并能向施工人员说明网络施工要求、 施工方法、材料使用。

二、掌握环境资料  尽量掌握网络施工场所的环境资料,根据环境资料 提出保证网络可靠性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意外破坏,室外电缆一般应穿入埋在地下的管道内,如需架空,则应架高(高4米以上),而且一定要固定在墙上或电线杆上,切勿搭架在电杆上、 电线上、墙头上甚至门框、窗框上。室内电缆一般应铺设在墙壁顶端的电缆槽内。 通信设备和各种电缆线都应加以固定,防止随意移 动,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保护室内环境,室内要安装电缆槽,电缆放在电缆槽内,全部电缆进房间、穿楼层均需打电缆洞,全部走线都要横平竖直。  

三、区分不同介质  保证通信介质性能,根据介质材料特点,提出不同施工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介质有许多种,不同通信介质的施工要求不同,具体如下:光纤电缆 a.光纤电缆铺设不应绞结;b.光纤电缆弯角时,其曲律半径应大于30cm;c.光纤裸露在室外的部分应加保护钢管,钢管应 牢固地固定在墙壁上;d.光纤穿在地下管道中时,应加PVC管;e.光缆室内走线应安装在线槽内;f.光纤铺设应有胀缩余量,并且余量要适当,不 可拉得太紧或太松。  同轴粗缆a.粗缆铺设不应绞结和扭曲,应自然平直铺设;b.粗缆弯角半径应大于30cm;c.安装在粗缆上各工作站点间的距离应大于25米;d.粗缆接头安装要牢靠,并且要防止信号短路;e.粗缆走线应在电缆槽内,防止电缆损坏;f.粗缆铺设拉线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扭曲;g.每一网络段的粗缆应小于500米,数段粗缆可以用粗缆连结器连接使用,但总长度不可大于500米,连接器不可太多;h.每一网络段的粗缆两端一定要安装终端器,其中有一个终端器必须接地;i.同轴粗缆可安装在室外,但要加防护措施,埋 入地下和沿墙走线的部分要外加钢管,防止意外损坏。同轴细缆 a.细缆铺设不应绞结;b.细缆弯角半径应大于20cm;c.安装在细缆上各工作站点间的距离应大于05米;d.细缆接头安装要牢靠,且应防止信号短路; e.细缆走线应在电缆槽内,防止电缆损坏;  f.细缆铺设时,不可用力拉扯,防止拉断;g.一段细缆应小于183米183米以内的两段细缆一般可用"T"头连结加长;h.两端一定要安装终端器,每段至少有一个终端器要接地;i.同轴细缆一般不可安装在室外,安装在室外的部分应加装套管。 双绞线 a.双绞线在走廊和室内走线应在电缆槽内,应平直走线;b.工作站到Hub的双绞线最长距离为100米,超过100米的可用双绞线连结器连结加长;c.双绞线在机房内走线要捆成线札,走线要有一定的规则,不可乱放;d.双绞线两端要标明编号,便于了解结点与Hub接口的对应关系;e.双绞线应牢靠地插入Hub和工作站的网卡上;f.结点不用时,不必拔下双绞线,它不影响其它 结点工作;g.双绞线一般不得安装在室外,少部分安装在室 外时,安装在室外的部分应加装套管;h.选用八芯双绞线,自己安装接头时,八根线都 应安装好,不要只安装四根线、剪断另外四根线。 

四、网络设备安装  Hub的安装 a.Hub应安装在干燥、干净的房间内;b.Hub应安装在固定的托架上;c.Hub固定的托架一般应距地面500mm以上;d.插入Hub的电缆线要固定在托架或墙上,防止意 外脱落。 收发器的安装  a.选好收发器安装在粗缆上的位置(收发器在粗缆 上安装,两个收发器最短距离应为25米); b.用收发器安装专用工具,在粗缆上钻孔;  c.安装收发器连结器,收发器连结器上有三根针( 中间一只信号针,信号针两边各有一只接地针),信号针要垂直接入粗缆上的孔中,上好固定螺栓(要安装紧固);  d.用万用表测信号针和地针间电阻,电阻值约 为25欧姆,若无穷大,一般是信号针与粗缆芯没接触上,或收发器连结器固定不紧;或钻孔时没有钻到底,需要重新钻孔或再用力把收发器连结器固定紧。e.安装好收发器,固定好螺钉;f.收发器要固定在墙上或托架上,不可悬挂在空 中;g.安装好收发器电缆;h.收发器电缆首先与粗缆平行走一段,然后拐弯 ,以保证收发器电缆插头与收发器连接可靠。网卡安装 a.网卡安装不要选计算机最边上的插槽,最边上的插槽有机器框架,影响网络电缆的拔插,给调试带来不便;b.网卡安装与其它计算机卡安装方法一样,因网卡有外接线,网卡一定要用螺钉固定在计算机的机架上。 

五、设备安装 为保证网络安装的质量,网络设备的安装应遵循如下步骤:首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设备开箱要按装箱单进行清点,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 设备就位 安装工作应从服务器开始,按说明书要求逐一接好电缆。 逐台设备分别进行加电,做好自检。逐台设备分别联到服务器上,进行联机检查,出现问题应逐一解决。有故障的设备留在最后解决。安装系统软件,进行主系统的联调工作。安装各工作站软件,各工作站可正常上网工作。逐个解决遗留的所有问题。用户按*作规程可任意上机检查,熟悉网络系统的 各种功能。试运行开始。综合布线标准的发展动态五类线缆的规范问世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电缆被开发出来。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都介入了新标准的制定。但是,相应的统一线缆标准仍旧没有颁布。因此,Cat.5,Cat.5+(增强的Cat.5)Cat.6及Cat.7类标准的概念,在通讯业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另外,由于网络应用的标准化组织(例如IEEE802或ATM论坛)也从网络应用角度影响着线缆的规范,这些网络应用的标准化组织为更高速的网络应用制定了标准。这些新的网络应用甚至可以在ACR值小于零,即噪声大于信号的布线系统上运行。因此,这些网络应用标准化组织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布线系统新规范的制定。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是对布线系统有着深远影响的网络应用。最初,千兆位以太网在北美开发时,意图是在现有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Cat.5UTP)上运行千兆位的应用。因此,千兆位以太网几乎将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理论上的传输带宽用到的极限。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五类线缆均可以运行千兆位以太网。由于千兆位以太网的四对全双工传输,远端串扰(farend cross talk, FEXT)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且,回波反射(returnloss)、综合近端串扰(powersumnearendcrosstalk,NEXT)、综合ACR(power sumattenuationto cross talk ration)和传输延迟(delay skew)也成为必须考虑的参数。根据丹麦3P实验室的估计,在已经安装的Cat.5/ClassD系统中,有10%~20%不能运行千兆位以太网。这个问题在依照北美的TIA/EIA标准设计的系统中尤为突出,因为该标准对于特性阻抗(即造成回波反射的主要参数)要求不够严格。 因此,各标准化委员会正在制定用于新的网络应用的布线规范。注意这些新规范的动态,对业界人士和广大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I.ISO/IEC11801(国际标准) ISO/IEC11801的修订稿将在1999年春季颁布。该修订稿将对链路的定义进行修正。ISO/IEC认为以往的链路定义应被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定义所取代。此外,将对永久链路和通道的等效远端串扰ELFEXT(equallevelFEXT)、综合近端串扰(PowersumNEXT)、传输延迟(delaySkew)进行规定。而且,修订稿也将提高近端串扰等传统参数的指标。应当注意的是,修订稿的颁布,可能使一些全部由符合现行五类标准的线缆和元件组成的系统达不到ClassD类系统的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参数要求。 ? ,ISO/IEC预计在2001年推出第二版的ISO/IEC11801规范。这个新规范将定义六类、七类线缆的标准(截至目前只有瑞士和德国有相应标准问世),给布线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第二版的ISO/IEC11801规范将把Cat.5/ClassD的系统按照Cat.5+重新定义,以确保所有的Cat.5/ClassD系统均可运行千兆位以太网。更为重要的是,Cat.6/ClassE和Cat.7/ClassF类链路将在这一版的规范中定义。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也将在新版的ISO/IEC11801中考虑。 第二版的ISO/IEC11801规范将对布线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现行的五类标准可能在未来达不到D类应用的要求。因此用户在建立布线系统时,必须更加注意选用能够保护其投资的品牌:毕竟,2001年只是三年以后的事,相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言是指日可待了。 II.CELENECEN50173(欧洲标准)  一般而言,CELENECEN50173标准与ISO/IEC11801标准是一致的。但是,EN50173一般比ISO/IEC11801严格。CENELEC也将在近期推出EN50173的修订稿,预计于2000~2001年发布第二版的EN50173。 III.ANSI/TIA/EIA-568A(北美标准)  TIA/EIA568A标准主要应用于北美。TIA/EIA568A标准基本上着眼于非屏蔽系统,对屏蔽系统的规定仅限于FTP。由于Cat.6/Cat.7标准对屏蔽有严格的要求,TIA/EIA568A在相关标准的制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对与综合布线以及网络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对于业界人士而言,及时了解布线标准的动态对于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对于用户而言,了解布线标准的发展,对于保护自己的投资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目前的网络应用大多考虑到现行的五类系统,但是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网络应用会在级别更高的线缆和布线系统上运行。七类布线与光纤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今年颁布的六类布线系统凭借其250MHz的带宽满足了目前大多数的商业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50MHz带宽不能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此,就未来几年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关于七类布线与光缆孰优孰劣的讨论。

选择线缆类型应从线缆用途、要求的传输容量、传输带宽、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线缆类型有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三大类。 (1) 非屏蔽双绞线UTP,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布线系统,适用于传输带宽在250MHz以下,没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网络应用,其优点是整体性能不错、价格便宜、施工和维护比较方便。六类布线系统已经达到了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极限。 (2) 铝箔屏蔽的双绞线FTP,带宽较大、抗干扰性能强,具有低烟无卤的特点。相对的,屏蔽线比非屏蔽线价格及安装成本要高一些,线缆弯曲性能稍差。 六类线及之前的屏蔽系统多采用这种形式。 (3) 独立屏蔽双绞线STP,每一对线都有一个铝箔屏蔽层,四对线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公共的金属编织屏蔽层,这是七类线的标准结构。它适用于高速网络的应用,提供高度保密的传输,支持未来的新型应用,有助于统一当前网络应用的布线平台,使得从电子邮件到多媒体视频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在同一套高速系统中传输。额外的屏蔽层使得七类线有一个较大的线径,这些特点要求在设计安装路由和端接空间时要特别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弯曲半径,目前康宁公司已经在中国推出了7类布线系统。早在1997年布线标准化机构和制造商就已经提出了七类铜缆布线系统的构想,其中康宁公司在1997年发布了600MHZ的七类布线。它能提供至少500MHz的综合衰减对串扰比和600MHz的整体带宽,其连接头要求在600MHz时所有的线对提供至少60dB的综合近端串绕。而超五类系统只要求在100MHz提供43dB,六类在250MHz的数值为46dB。而且,由于其绝佳的屏蔽设计和高带宽,一个典型的七类信道甚至可以同时提供一对线862MHz的带宽用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在另外一个线对传输模拟音频信号,然后在第三、四线对传输高速局域网信息。这种应用在目前是无法想象的,但不久的将由七类布线系统实现,目前美国康宁公司推出的七类布线系统已经领先业界达到了1200MHz的带宽。与光纤局域网相比,七类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希望的性能和带宽,但其总体成本只是光纤的几分之一。有些人会认为光纤系统可以给人们带来足够多的带宽,并且光缆与七类线缆价格接近。但是,如果考虑到光纤路由器、光交换机和光网卡的成本因素,光纤的价格优势就会很快地丧失。 (4) 光缆尤其是单模光缆可用于高速网络传输,并有先天电磁干扰免疫、可靠性强、支持远距离传输等优点,是未来理想的网络传输介质,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光缆设备、材料和端接成本都比较昂贵,安装也相对复杂,故一般适宜用于长距离和大容量的布线。目前62.5/125μm多模光缆已经在综合布线主干系统中成为主流布线介质,在水平系统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康宁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全套光纤到桌面的光缆布线系统,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推出10G光缆布线系统。新版本的TIA/EIA-568-B.3规定了光纤、连接硬件以及光纤跳线的机械特性和传输性能。与568-A相比,其最显著的增强在于认可50/125μm多模光纤,以及除了SC连接器外,还认可小型元件(SFF)光纤连接器作为工作区的连接器。允许使用SFF连接器给终端用户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SC连接器较大的尺寸无法支持设备接口朝高密度方向发展的工业趋势,而采用SFF连接器可以非常容易地在与RJ-45相同的空间内连接两芯光纤。由于TIA对SFF光纤连接器的认可,光纤设备制造厂商如CISCO、3Com、IBM等已经将这些接口设计融合到他们的产品中。总之,随着七类标准在今年年底的推出,高质量的线缆产品和连接器以及测试带宽高达750MHz的局域网线缆测试仪将会给人们的宽带应用带来极大的可能和方便。在1到2GHz的带宽范围内七类线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广泛的应用支持会赢得市场,而全光网络将会在未来更高的带宽应用范围里取胜。 温度:布线带宽的“杀手”信道带宽是评判通信布线性能的一项最重要的参数指标,而带宽的大小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在铜介质布线系统中,带宽用每百米双绞线信道的带宽(通常用MHz)来表示。信道带宽是指在信噪比确定不变的情况下的信道频率范围。带宽的概念描述见图1。新一代标准如6类或7类标准与原有的较低类别标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可用(有效)带宽的不同。带宽与信息传输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很久以前由Claude Shannon发现的,这一规律被称为Shannon定律。一般而言,在布线系统中更高的带宽意味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表1:温度作用下的100米线缆带宽 比较带宽 增强型5类 6类标准 ibdn2400 ibdn4800 20摄氏度: 115mhz、200mhz、超过200mhz、超过300mhz ;40摄氏度 :100mhz、180mhz、190mhz、300mhz 在以MHz来计量的信道带宽与以Mb/s来计量的信息传输能力或数据传输速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关系。可以利用高速公路主干线的交通流量来形象说明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之间的关系。带宽可比作高速路上行车道的数量,数据传输速率可比作交通流量或每小时车辆的通过数量。扩大交通流量的一种方法是加宽高速公路,而另一种方法则是改善路面质量和消除瓶颈。类似地,让可用带宽频率内的每个Hz频率携带更多的信息比特量也是可能的,但这需要更优良的信噪比。今天,大多数的LAN系统所要控制的噪音来源是产生于传输线对与接收线对间的近端串扰。当所有的近端串扰源都被考虑到了,那么以分贝计量的信噪比与累加功率衰减串扰比(PSACR)的值相同。6类标准的优点就是在200MHz带宽的频率范围上将累加功率衰减串扰比(PSACR)控制在大于零的范围内,这样,其可提供的带宽就可达到5类布线系统的两倍。影响带宽的因素。 一个6类标准信道应被设计为比5类标准信道具备更低信号衰减和更优的近端串扰特性。更低的信号衰减可通过使用稍重一些规格的铜介质线缆来实现,既直径在0.5mm(24AWG)至0.6mm(23AWG)之间的线缆。现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线缆包括在TIA的6类标准说明书考虑范围之内。在100MHz带宽下这两种6类线缆的信号衰减比5类线缆的信号衰减分别低了近2分贝和4分贝。同样在100MHz带宽下两种6类线缆分别比5类线缆的近端串扰降低了将近12至18分贝。温度效应 线缆的信号衰减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线缆的信号衰减就增大4%。这意味着40摄氏度下92.6米线缆的信号衰减与20摄氏度下100米线缆的信号衰减相同。所以,温度对于信号衰减的影响及作用要远远大于许多其他环境因素。温度对于带宽的影响是如此显著。表1比较了增强型5类标准布线系统与6类标准布线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带宽值。线缆通常被安装在吊顶,排风道等环境温度往往较高的地方。最近,一项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作出的研究表明:许多钢混结构大厦的排风管道的温度在盛夏季节可达49摄氏度。然而,在工厂厂房等一些环境中,线缆的温度可能还要高。提倡使用低衰减的布线系统,以符合6类标准布线系统在合理的最差温度条件——40摄氏度下达到目标带宽200MHz的要求。IBDN4800LX作为新一代的6类线缆可满足这一要求,提供了高可扩展的信道带宽,可支持高达4.8Gb/s的传输速率,并且克服了高温环境使系统性能降低这一难题,为IEEE LAN设备开发者给出满意的答复。千兆以太网与六类布线1997年9月, ISO/IEC JTC1 SC25 WG3 标准委员会决定为ISO 11801的下一版本开发两种新型电缆,这两种新型电缆按性能分为六类/E级和七类/F级。该决定引起了布线工业及一些标准委员会 (特别是美国TIA/EIA组织及欧洲CENELEC)的极大兴趣。 除了布线标准委员会开展的这些工作之外,局域网标准委员会也在开发在现有结构化电缆系统上实现千兆位传输的技术。1996年开始研究的IEEE802.3千兆位以太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局域网技术引起了网络工业界的广泛关注。IEEE802.3委员会所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开发出一种能够在现有五类/D级系统上运行的可靠而且鲁棒的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众所周知,以太网技术与布线技术紧密相联系,那么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是如何发展以支持新一代电缆,特别是建议中的六类线/E类电缆的呢? IEEE 802.3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项目开始于1996年,目前已完成了大量工 作。千兆位以太网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骨干网络 提供1Gbps的带宽,并为现有快速以太网提供自然升级 的办法,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网络管理工 具和相应的培训。在局域网中为了维持直径为200米的最大碰撞区域,最小CSMA/CD载波时间,以太网时间片已从目前的512比特扩展到512字节(4096比特),最小信息包大小仍为64字节。载波扩展特性在不修改最小包尺寸的条件下解决了CSMA/CD固有的时序问题。虽然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小信息包的性能,然而这种影响已经被CSM/CD算法中称作信息包突发传送的特性所抵消。为了缩小千兆以太网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标准中1000BASE-SX, -LX 和 -CX版本都能适应目前经过时间考验的 Fiber Channel技术。即采用8B10 NRZ (不归零制) 编码方式 ,提供1.25Gbaud的有效波特率, 因此能提供全速1Gbps的数据速率。1000BASE-SX 系列采用低成本短波的CD(compact disc,光盘激光器) 或者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体表面发光激光器)发送器,而1000BASE-LX系列则使用相对昂贵的长波激光器。1000BASE-CX系列则打算在配线间使用短跳线电缆把高性能服务器和高速外围设备连接起来。1000BASE-T系列是支持大量已安装的五类布线系统的新设计。为了克服5类线的缺陷而运用了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1000BASE-T在传输中使用了全部4对双绞线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因此新增加的参数例如回波损耗以及远端串扰功率和(FEXT)等就显得重要起来。这种设计采用 PAM-5 (5级脉冲放大调制) 编码在每个线对上传输 250 Mbps。 双向传输要求所有的四个线对收发器端口必须使用混合磁场线路,因为无法提供完美的混合磁场线路,所以无法完全隔离发送和接收电路。任何发送与接受线路都会对设备发生回波。因此,要达到要求的10-10的错误率(BER)就必须抵消回波。1000BASE-T无法对频率集中在125MHz之上的频段进行过滤,但是使用扰频技术和网格编码能对80MHz之后的频段进行过滤。为了解决五类线在如此之高的频率范围内因近端串扰 (在PSNEXT的情况下)而受到的限制,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案来抵消串扰。使用网格编码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这一结论对上面的所有情况都适用。 最终用户可能会为使用什么样的电缆来支持1000BASE-T而感到困惑。尽管这种技术支持已安装5类线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增加的布线传输参数也必须要令人满意。这些参数包括回波损耗,等级远端串扰(ELFEXT),传播延迟和延时畸变。因此,如果电缆满足5类线(1998)或者超5类线的要求,那么它将支持1000BASE-T。如果已安装的电缆仅满足5类线标准(1995), 那么,在连接1000BASE-T设备之前,应对布线系统按照新增加的布线参数进行测量和认证 。需要6类布线吗 ? 目前布线行业中对是否需要六类布线的争论很多 (即使在当前的草案阶段)为了正确分析,让我们回头看看1992年3类布线盛行、而5类布线仅刚提出时的情形。廉价的10Mbps是为运行以太网(10 BASE-T) 和25 Mbps ATM 局域网而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之上研制的。当以太网的比特率增加到100 Mbps , ATM 局域网增长为155.5 Mbps时, 为了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上支持这些局域网技术,电子设备不得不提高其复杂性与成本。 100BASE-T4, 100BASE-T2和 155.5 Mbps CAP64 ATM 局域网要求使用复杂的DSP技术以克服三类布线的局限性。随着5类布线被众多最终用户采用,廉价的100Mbps(100BASE-TX)以太网和155.5Mbps NRZ ATM局域网也得以发展并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好的性能。 实际情况表明: 使用三类布线运行100BASE-T4时每个用户连接的全部费用(例如从路由器到网卡,包括电缆在内)为164英镑,而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实现100BASE-TX仅需费用132英镑,相比之下,平均每个用户连接费用节省24%。 毫无疑问,同样的发展将再次发生在1000BASE-T局域网技术上,由于1000BASE-TX设计采用两对线对发送、两对接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全双工模式下的回波抵消。为了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将选择100BASE-TX使用的MLT- 3编码方式, MLT-3的带宽效率为每 赫兹4 比特,因此频宽为125MHz。这很好地限制在六类布线的NEXT和PSNEXT范围内,因此串扰抵消就是不必要的。就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水平来看,不使用回波及串扰抵消器件将至少减少1000BASE-TX 设计的50%的整体复杂性 (与目前的1000BASE-T设计相比 )。网格编码技术可能还需改进以确保符合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引申开来,如果数据比率从每对500 Mbps提高到600 Mbps, 那么这种设计就可以用于1.2 Gbps系统 。因此,六类布线不仅可以降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电子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为今后可能超过1Gbps 的局域网技术提供了基本设施保障。布线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被认为是一种长期投资,布线设施本身也应作为一种资产。根据国际布线标准ISO 11801, 一个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10年。在这段时间内,PC技术将取得巨大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桌面系统虽然还没有用到1Gbps的需求,但是这主要是由于当前PC内部总线结构限制造成的,因为总线决定处理器和内存以及其他外围设备(例如网卡)之间的的数据交换速率。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个月就增加一倍。这一经常被用来描述PC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每过18个月PC的性能就要提高一倍。基于这些事实,也许三年内台式PC中就会出现PCI 2总线。以此类推,在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内,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是非常可能的。 可能的应用  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应用会需要如此巨大的吞吐量 吧。多媒体应用正在成为台式PC的基本要求。Intel 推出 了MMX (MultiMedia Exchange,多媒体交换)技术,该技术将极大推动多媒体应 用。多媒体商务和多媒体信息传递的出现戏剧性 地影响了局域网的设计。将来多媒体商务应用将 必然要求更高带宽和更低的响应时间以达到令人 满意的性能。按Intel的说法,未来的计算机商务将是 屏幕之间的交流,商业建立在采用Intel结构的可视连 接PC(Visual Connected PC,VCPC)之间。1997年推出的AGP(加速图形接口)接口支持 MMX技术,用于低成本、高性能的3D图形应用。随着低 成本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式通用磁盘)的出现,扫描仪和 数字照相机将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互动式的, 直觉和生活化的计算机体验,用户可以把自己独 特的的可视数据输入软件中去。文件尺寸将急剧 增大,出现大量位图图形以及图片用来引导操作 ,使得文件、文档更为有趣并更加用友好。可视 计算将要求提供比目前局域网更高带宽。  

结 论;过去五年中IT(信息技术)工业在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 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进入 网络,这促进了复杂和基于事务的应用软件的发 展。PC机性能的增强与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成倍增 加,以及硅片的储存能力的加大为软件开发商开 发要求大量带宽的应用软件创造了新的商机。结 果必然导致文件尺寸迅速增加。所有这些趋势都 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布线基础设施是其中 枢神经系统,必须保证其高效运行并且要避免网 络瘫痪。这样,最终用户至少要选择超5类线以保 证网络的正常工作,对于新安装的系统推荐使用 6类线,这将保证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可以经济地满 足目前和将来的需要。

相关文章

感谢速联科技、八度网络、九九数据、亿恩科技、群英网络赞助部分带宽!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数码资源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28507号-1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