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资源网

文章频道 软件下载 安卓下载 苹果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DC 专栏摄影技巧 → 摄影基础教程 构图基础之——感知的过程

摄影基础教程 构图基础之——感知的过程

时间:2012-09-24 11:29:20人气:163作者:网友整理
素描基础入门教程免费版(素描学习) v1.3 安卓版
素描基础入门教程免费版(素描学习) v1.3 安卓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学习阅读大小:17.79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素描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素描基础入门教程免费版会从基础开始教起,入门学会了,剩...
立即下载
素描与绘画基础入门教程1.2
  • 类型:安卓学习阅读大小:45.56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4.5
  • 素描与绘画基础入门教程APP是一款绘画爱好者普遍使用的绘画学习服务应用软件。在使...
立即下载
五线谱基础教程安卓版(海量曲谱) v3.6.5 手机版
五线谱基础教程安卓版(海量曲谱) v3.6.5 手机版 for Android
  • 类型:安卓学习阅读大小:18.32M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3.0
  • 喜欢音乐的朋友们来来来,这里有五线谱基础教程安卓版,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五线谱知识...
立即下载

本教程介绍一些构图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让照片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必须引导观赏者去感知照片。人们经常会很快而且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去评价一张照片,这样的评价通常只会停留在“我喜欢”或者“我不喜欢”的层次。如果想让观赏者有针对性地、深入地评价某张照片,摄影者在拍摄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观赏者就可以对照片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分析。对照片的感知或者说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摄影者可以通过照片的构图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作为摄影者,你最好先清楚地了解一下照片感知的具体过程。
 

感知的步骤

有很多的科学研究都是关于人们是如何看待、理解照片以及照片所能发挥的作用的。科学的模型和解释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这一过程。我们已经在下一页的图表中清楚明了地总结了感知的整个流程,在下文中我们将对其展开更详细的介绍。 
 

感知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并不是每个细节都能被立即察觉。观赏者研究一张照片的时间越长,他所能发现的细节就越多。为了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一点,摄影者应给予照片足够多的“侧面”。

   
狭义的感知

照片中的图像效果发生作用的第一步是观赏者对照片的感知(狭义上的)。我们面对一种核心或边缘刺激作出的反应,就是这种狭义的感知。只有那些我们通过眼睛完整地看到并用足够长的时间去注意的照片才会发挥其图像效果,而此过程往往只需几分之一秒。
 

潜意识的评价

      感知过程的第二步往往令人感到意外和困惑,初次听起来甚至觉得有点儿不合逻辑:在大脑还没有真正理解你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图像之前,你的潜意识就会对照片本能地、不自觉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所具有的过滤功能可以防止大脑超负荷思考,这一功能不仅用于感知照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其他事物上也会发生作用。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处理所有接触到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将无法应付这一巨大的负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首先决定哪些照片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哪些只需粗略浏览。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大脑评价一张照片是如何地迅速。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试验:将一些单独的、内容截然不同的照片组合在一起,使观赏者只能在短时间内、在还没有进入有意识的阶段之前看到这些照片。试验证明,这样可以引发观赏者相应的情绪,如饥饿、恐惧、焦虑或者放松。 

 
图像的评价过程概述:在你有意识地感知和看清照片前,无趣的照片已经在潜意识中被感知、评价和过滤掉了。你所看到的图像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已有的感知模式,大致决定了你接下来将如何欣赏一张照片。只有当感知过程没有中断,图像才可以引发人的联想和情绪,并在记忆储存后持久地影响观赏者。 
 

[page]
 

模式化理解

     经过这个步骤后,大脑才会真正开始理解并有意识地去了解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模式化的理解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将图像与大脑中已经存储的感知模式进行比较。这一比较过程是大脑自动进行的。或许我们看过某个主题一次后,就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了其意义—例如埃菲尔铁塔或者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我们也会在图像和我们大脑所存储的模式之间进行类比,将已有的感知模式以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传递到类似主题上。即使我们之前从没见过眼前的样本,我们也能够认出它们,比如一棵树、一张桌子或者一种动物。 


 
这张红玫瑰的照片没有什么奇特、新颖之处,与人们从成千上万的类似照片中看到的图像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对大多数观赏者来说,这张照片中的内容与自己已知的感知模式一致,是对固有思维的确认。

    ■ 如果我们在图像中看到的内容与我们已知的模式一致,那这就是模式一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与我们的经验相符,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归类,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再继续看下去了,这样一来感知过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些作品的作用就是强化我们现有的认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不断重复的广告(本身越来越糟糕且令人厌烦)之所以能成功也正是基于此原因。这样的照片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但是想要将每一张照片都记住是很难的。
   
    ■ 如果某幅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略有不同,我们就会感到惊奇或困惑,从而就会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该图像。这种由精神激发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仅会花更长时间去研究该图像,还会更好地记住它。通常来说,额外的信息会扩展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因为大脑会将微小的、非基本的革新理解为附加信息。
   
    ■ 如果我们所看到的图像与我们大脑所储存的模式有显著的差异,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大脑遇到了理解困难,必须很费力地去领会图像的主题,而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常常会进行一些转换。这些强烈的刺激对我们固有的知识提出了质疑,这时我们就会尝试对固有的模式进行改变。然而这并不是一条必需的规则,因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通常会更加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世界观。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拒绝感知或是中断感知。
   
    ■ 当我们看到的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完全不符时,我们将其称为无关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造成感知中断。例如,面对完全模糊或者抽象的图像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在特殊的感知动机下,如欣赏名人作品时我们才能更多地去关注或研究这些图像。
 

     哪些照片需要更仔细地观看,哪些照片需要进行精神上的加工,哪些照片无需继续感知,哪些照片会令我们感到无聊或烦恼……这些都是由潜意识评价和最初的模式化认识决定的。那些新鲜的或者不同的事物尤其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对那些经常见到的照片,我们很少会去认知。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视觉习惯的刺激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熟悉的事物会随着人们的逐渐习惯而消失,新的视觉风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 


 
要辨认这张照片的主题并不需要看到整只长颈鹿。它皮肤的特殊图案和长长的腿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模式化辨认。也就是说,通过主题的一小部分我们就可以辨认出整体。

    但模式化认知的速度很快,明显快于阅读文本的速度,因此照片总是首先被我们感知到。仅仅在1%秒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看出照片的主题。在1~2秒钟内我们就可以完整地感知一张中等复杂的照片,然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却只能阅读5~6个单词。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能接受的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要多。
   
    这一过程还取决于观赏者掌握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以及之前看过哪些照片。对于照片中的昆虫,生物学家会明显比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发现得快。作为摄影者,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使观赏者更容易或更难辨认并理解照片的主题。 

 我们从此照片中看到的内容与我们的感知模式不同:房间的框架是水平和垂直的,我们所期待的是房间里面的人也笔直地站立着。然而他却以一个我们认为他一定会摔倒的角度倾斜站立着。即使你亲自经历过飞机飞行时出现的倾斜或是在拍摄中故意将相机倾斜的情况,也很难去调整自己固有的理解模式。
 

进入照片


 
在欣赏一张照片时,观赏者第一眼会看哪里取决于很多因素:人物、面孔,尤其是眼睛,都是吸引观赏者眼球的重点(左上)。当然,照片中突出的形状和颜色也能立即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如青绿色湖水前生锈的系缆柱(右上)。如果照片的主题非常均匀且没有突出的对比,那么通常情况下观赏者就会自左往右地观看照片,这时其视线会呈斜线移动(左下)。在非常明亮的照片中,几个暗点会显得非常突出从而吸引观赏者的目光,就算照片的主体为信号色(如黄色)也是如此(右下)。

    在我们的潜意识对一幅照片进行评价、整体感知和研究时,我们对这幅照片有意识地研究和解密过程也会逐渐完成。从哪个切入点进入照片,对每张照片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但总有一些相同的因素会促进或迫使我们进入照片。
   
    如果一幅照片没有特别抢眼的地方,而只是作为一个面被感知,观赏者就会按照自己阅读时习惯的方向来研究照片。通常情况下,观赏者欣赏照片时会从左上角开始,随后视线会向右移动,然后会回到左下角,之后再向右下角移动。如果照片中的某个点非常引人注目,那么观赏者的目光就会立即定格在这一点上。
   
    这纯粹是由照片的形式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照片中白色区域或是很亮的地方总是特别能吸引观赏者的目光。与之不同的是,在高调照片中却是其中很少出现的暗区会首先吸引观赏者的目光。除此之外,颜色也能吸引目光。越明亮越饱和的色彩,其吸引力就越强。作用最强的是霓虹色,在任何的饱和度下,红色和黄色的信号色与绿色、蓝色或紫色相比总能引起更多的注意。
   
    当我们看一些景深较浅且非常模糊的照片时,我们的目光立刻会跳至清晰的图像元素上。在一些尺寸较小的照片中,某些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形,同样也很引人注目。总之,一个单独的、尽可能小的点或面要与其周围的环境和图像的其余部分形成尽可能强烈的对比,才能在画面构成中成为吸引眼球的元素。
   
    另外,还有一些照片内容,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关注它们,因为根据经验,我们期待这些内容中会有最多或者最重要的照片信息。例如,在风景画、城市景观或者其他景致中,我们的视线总会先被一个或者多个人吸引,因为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会对其他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看到我们熟悉或是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人的时候。人物塑造得越明显,这种兴趣就越会转移到人物的面孔或是停留在他的眼睛上,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在可辨认的情况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
 

[page]
 

照片中的视线移动

 
通过特殊的设备,我们可以对观赏者欣赏照片时视线移动的过程进行跟踪。这一过程并不是均匀进行的,而是会从一个锚点跳跃到另一个锚点。某一时刻,观赏者的视线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点上,之后便会移动到下一个注视点。

    当观赏者的目光注视着照片时,他的目光并不会均匀地移动,而是会不规律地、跳跃性地移动。视线会由某一个图像元素迅速或缓慢地跳至其他图像元素上—经常会沿着线条移动,或是被其他点所吸引。当观赏者的目光停留在某些视觉点上,然后扫过其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再跳至或停留在其他图像元素上时,这一过程中他的视线的跳跃和停留分别被称为扫视和注视。
    
    摄影者的目标通常是使照片尽可能久地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并使其能够深入细致地研究该照片。除了吸引人的主题外,在构图方面完整的视线引导尤其有效。作为摄影者的你可以通过图像区域和视角来决定观赏者的视线应该停留在照片的哪一部分,以及观赏者的眼神应该沿着怎样的线条在照片中移动,这有助于观赏者对照片的感知。这样观赏者就可以更好更快地领悟照片的内涵并愿意继续观察照片,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精神上的加工

当你确定了照片的主题之后,大脑的思维运转便正式开始了。在实现下一步的记忆存储之前,大脑会将照片内容与充满你个人情绪的联想联系在一起,这些联想可能符合主题,也可能不符合主题。人们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图像,同时感知模式也得以加强、补充或是改变。
   
    观赏者能够从一幅照片中获得什么、如何评价一幅照片以及他在看到一幅照片后会联想到什么,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不仅与观赏者的性格有关,也会受到其观看照片时的环境的影响。以下几点虽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但一定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照片取决于其自身对主题、构图和某种摄影技术的喜好。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观赏者会喜欢倾斜的地平线,还有少数人会喜欢人物脸部的极端切割(位于左右两边的两张照片)。性感女性的腿或是时尚动感的迷你车的顶部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但不是人人都如此(位于中间的两张照片)。

   
    首先,观赏者的个人喜好可以涉及照片的各个领域:
   
    ■ 一方面是照片的内容,观赏者或多或少会对此感兴趣,也或多或少会喜欢其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建筑、花卉或者蜻蜓的照片有同样的兴趣。然而有些特定的主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具有较高的关注价值的,如人类或危险的动物。其中,观赏者对主题感兴趣的程度也有关系。科学家们区分并比较了参与和投入这两个概念,即一般而被动的兴趣与主动的探索和研究。当我想买一辆车时,比起我只是一般喜欢汽车,或是我只想骑自行车的情况,在浏览一些关于车的照片时我会更加专注。自己孩子的照片对我们来说比完全陌生的儿童照片更有意义。
   
    ■ 即使某种特定的构图形式会对大多数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也不意味着所有观赏者都会喜欢这种构图方式。有些人可能喜欢图像中元素被大幅度地裁切,有些人则不喜欢。相同的情况也适用于强烈的色彩、倾斜的线条或均匀的光线。一个人的个人品位可以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照片塑造出来。
   
    ■ 当然,不同的人也会喜欢不同的摄影技术或后期处理技术。如果我在拍照时会采用高动态范围(HDR)图像技术、全景镜头或者3D摄影手法,那么我就会对采用相关技术拍摄的照片格外感兴趣。或者有的观赏者喜欢使用长焦镜头,也有的观赏者则倾向于使用广角镜头。

其次,除了个人品位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归属,这些因素会被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接受:
   
    ■ 一个人属于哪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常常会直接影响他喜欢哪些主题和图像语言。如果照片中间有一只在夜幕下张着嘴鸣叫的鹿,六十几岁的老人肯定会比十几岁的少年更喜欢这幅照片。正因如此,改编自漫画的电影《罪恶之城》更受动漫迷和科幻迷的欢迎,而不是魔幻迷。
   
    ■ 所有的文化都有共同点。例如,人们在阅读时所采取的阅读方式会使其习惯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如果运动方向相反,他们就会感到不自然。然而某些颜色和颜色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则取决于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认为,很平常的德国大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对一个亚洲稻农来说肯定是陌生的、超现实的。相反,关于非洲沙漠、热带雨林或者中国渔村的照片,对德国人来说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未知的魅力。 

 一个人是否能理解一幅照片,还取决于他作为某个社会群体或阶层成员所掌握的知识:
    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每一个粉丝都能立即理解这张照片的含义(左上)。对亚洲文化有一些了解的人看到这张照片可能想到某种象形文字,而一位园丁则会想到某种蠹虫(左下)。要理解右边两张照片,则必须了解艺术家昆特•德姆尼西(Gunter Demnig)的雕塑风格(右上),同时还要了解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Wiener Stephansdom)(右下)。
    
作为摄影者,所有这些观赏者的个人喜好,你在照片构图时都可以有意识或本能地考虑一下。这样,你拍摄的照片就更易引发观赏者特定的想法和感想,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如果你的照片是要服务于某些特定的目标群体,这种方法就非常重要—例如在广告或静物摄影中。
   
    总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自由职业的摄影者会将某些图片共享网站的点击量作为其图像选择和图像语言的目标,但如果你主要是想为自己拍摄,你可以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品位,它可能符合一些观赏者的品位—但也可能不符合。

相关文章

感谢速联科技、八度网络、九九数据、亿恩科技、群英网络赞助部分带宽!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2-2020 95262.com 【数码资源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28507号-1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撤销。